本科生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本科生工作  > 正文
张献龙院士与学院新生共话棉花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作者:何钰蕃 练人杰审核:孙超编辑:练人杰发布时间:2024-11-06

111日,第二综合楼B411会议室里,张献龙院士与924级植物生产类新生“狮山有约”,共话棉花科研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选择棉花作为研究方向,是有历史渊源的。面对植生2407班李东林的提问,张献龙院士给大家讲述了棉花产业过去的故事。80年读书的时候,化纤衣服很贵,我们穿的都是棉制品。棉花的衣服透气、吸汗、不带静电,还很保暖,但当时棉花与粮食的价格比是七比一,一斤棉花顶7斤粮食。他解释说,由于当时我们国家主要依靠纺织品来创造外汇,支援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那个时候棉花价格高,整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也非常重要。张院士谈及方向的选择时补充道,“当时我的家乡河南也是棉花的主产地之一,加之学校在棉花科研上的优势,所以我最终选择了棉花作为研究方向。”

张献龙院士表示,今天棉花的生产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生产地来看,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生产棉花的耕地已经很少了,棉花的生产集中到了新疆,棉花的生产面积下降了50%,但棉花的产能反而得到了提升。”他进一步解释到,这是因为新疆的棉花单产能够达到内地的两倍“在新疆棉花从种植到采收全程都是机械化作业,在西北和东北,都是以1000亩、100亩为单位的大面积耕地,便于机械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


17EE2


面向棉花科研的明天,张献龙院士谈到,“过去通过投入化肥农药水资源达到高产的方法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下一步我们走的一定是高质量发展,要有新质生产力,这种新质生产力一定是健康的。”随后,张院士用合理密植的例子讲述了如何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降低化肥的使用,“比如之前种2000株棉花想达到高产需要大量的化肥投入,但通过合理密植现在种5000株棉花达到原来2000株棉花产量,每一株棉花承担的任务就减轻了,施用的化肥量也能够降低。”

植生2404何钰蕃提出了如何培养科研方向上的前瞻性问题。张献龙院士认为,科研的前瞻性是个人发展的前提,他以育种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为例,鼓励同学们关注科研发展前沿,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在交流最后,张献龙院士勉励同学们,“农业一定会朝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大学生需要有广阔的视野,要敢于想象科技的未来,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解决未来的农业问题”。

来自植生2405班孔德辉谈道,“在与张献龙院士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张院士对农业、对农民发自内心的热爱,这次交流也让我对棉花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坚定了我对专业学习的信心,让我更加期待未来的科研之旅。”


1401D


据悉,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持续6年开展狮山有约,本学期将有498位新生(含植物生产类与智慧农业专业)将分别与3-5位教师面对面交流,旨在通过小型、多样化的师生面对面交流,帮助新生启迪思维、拓展视野、培养专业志趣。

文字:何钰蕃 练人杰

图片:李东林 王立勤 左雨

审核:孙超


版权所有:Copyright © 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第三综合楼

邮箱:zkbg

电话:027-87282130

邮编:430070